防火窗是建筑防火分隔的重要设施,主要用于需要采光或通风但又需满足防火要求的部位,其使用位置需结合建筑功能、防火分区划分及消防规范确定。以下是常见的应用场景:
一、建筑防火分区交界处
1.防火墙或防火隔墙上的开口
作用:
当防火墙或防火隔墙需设置采光窗时,必须采用防火窗,以保证防火分区的完整性。
典型位置:
高层建筑中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分隔墙(如商业综合体、写字楼的楼层分区)。
工业建筑中不同火灾危险性区域的分隔(如甲乙类厂房与办公区之间的隔墙)。
要求:
耐火极限需与墙体一致(通常为甲级防火窗,耐火极限≥1.5小时)。
2.中庭与周围连通空间的分隔
场景:
中庭区域因上下贯通,需在与各楼层连通的开口处设置防火窗,配合防火卷帘或防火玻璃墙形成防火分隔。
规范依据:
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》(GB50016)要求,中庭与周围连通空间应采用防火玻璃墙时,其耐火隔热性和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1.0小时(乙类为1.5小时)。
二、疏散通道与消防设施区域
1.楼梯间、前室及避难层(间)
作用:
保障疏散通道的防火安全性,防止烟气侵入影响人员逃生。
常见位置:
防烟楼梯间的外窗(需为乙级防火窗,耐火极限≥1.0小时)。
避难层(间)的采光窗,需满足耐火完整性要求并具备防烟功能。
特殊要求:
楼梯间内的防火窗通常为固定窗(不可开启),避免因开启导致防火性能失效。
2.消防控制室、消防水泵房等重要设备间
作用:
确保火灾时消防设施正常运行,防止火势蔓延至设备间。
位置:
设备间的外墙或与其他区域分隔的墙体上的窗户,需采用甲级防火窗。
功能需求:
可开启窗需配备温控释放装置,火灾时自动关闭并密封。
三、建筑外墙与临避区域
1.高层建筑外窗与相邻建筑的防火间距不足时
场景:
当两栋建筑间距小于规范要求的防火间距时,面向相邻建筑的外墙窗户需采用防火窗,以减少火灾蔓延风险。
规范要求:
若外墙为防火墙,防火窗耐火极限≥1.0小时;若为非防火墙,需采用甲级防火窗(≥1.5小时)。
2.厨房、锅炉房等高危区域的外窗
作用:
隔离高温、明火区域与外部空间,防止火灾通过窗户向外扩散。
位置:
住宅、酒店等建筑的厨房外窗(通常为乙级防火窗)。
工业建筑中锅炉房、焚烧间的外墙窗户(需甲级防火窗)。
四、特殊建筑与功能区域
1.古建筑、文物保护单位
需求:
在保留原有建筑风格的同时满足防火要求,常采用隐形防火窗或与木质窗框结合的防火窗。
特点:
需兼顾耐火性能与美观性,可能采用复合防火玻璃或特殊材质框架。
2.玻璃幕墙建筑的层间防火分隔
场景:
玻璃幕墙的层间缝隙易成为火灾竖向蔓延通道,可设置防火窗或防火玻璃带进行分隔。
要求:
层间防火窗的耐火极限≥1.0小时,且需与幕墙结构可靠连接。